“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工作动态
丹东市轻工业名城建设取得实效
丹东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实体经济发展,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的工作目标。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专项行动精神,抓集聚、抓龙头、抓研发,轻工业名城建设持续有力推进。
抓集聚,以优势产业为突破,集聚效应凸显。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的实施意见》及5个子方案,明确了在政策、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向符合产业政策,特别是具有优势的轻工业产业倾斜。市本级及下辖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自身优势,抢抓机遇,部分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集聚效应凸显。
丹东市被国家民族医药协会授予“中国满药之都”称号,依托这一载体,丹东市以满药龙头企业群体、原料基地、创新平台为核心,以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产业联盟为突破口,推动独具特色的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群逐步形成并日臻壮大。丹东市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已形成了以宽甸、凤城及东港北部山区为核心的满族药材种植基地120余万亩,产值达百亿元。多家满药企业生产的复方木鸡、骨疏康等百余种药品,畅销国内外。我市积极实施项目牵动战略,投资总额近6亿元的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包括辽宁光太药业满药道地药材饮片加工提取项目、辽宁康辰药业淫羊藿人工种植基地项目、丹东药业集团满族医药生产基地开发项目等。
丹东市以东港为载体,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 “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称号;随后,丹东市举办首届中国(丹东·东港)运动户外服装产业文化周,成立辽宁省运动户外纺织服装产业联盟;今年初,我市两家服装企业参加了世界时尚设计师大会,联合设立了丹东东港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展示区。在“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的核心区——东港市前阳镇,已经形成集服装设计、研发、生产、贸易、包装、物流、网络信息、职业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聚区,形成了纺纱、浆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包括阿迪达斯、探路者、法拉利在内的一批国际品牌,先后在我市建立了生产线,各类纺织服装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行业优势互补的产业聚集效应。
今年一季度,凤城市以汽车增压器为代表的机械加工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凤城市政府牵头,组建增压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众多小企业联合起来,产学研一条龙“抱团发展”。集群内现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近200家,其中规模企业14家。凤城市向集聚要规模、要效益、要进步,正在积极推进设立省级增压器检验检测中心,与北京理工大学签订了人才培训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提升优势行业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抓龙头,以优势企业为引领,带动效应强劲。丹东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培育并支持“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带动服装业提质升级。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瞄准市场空白,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引进、合作和自主开发,上百个品种接连推向市场,从休闲时装到户外运动服装,从军警雨披到行业防护材料,从装饰用布到箱包鞋材,其产品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优耐特”成为国内功能性纺织品创新能力强、产品更新速度快的企业,实现年生产能力5000万米,多项技术指标具有突破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丹东市“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建设的核心,提升丹东市运动户外服装产业整体竞争力,带动周边产业提质升级。
带动制造业向“工业4.0”挺进。由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的露天矿重型卡车无人驾驶系统,计划于6月进行现场测试。曙光集团车桥事业部投资4200万元的中国车桥行业第一条智能制造生产线,自动化率高达90%以上,整合了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和IT系统,还连接了基于数据云的SAP订单管理和生产控制系统。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工厂”项目,引进数字化智能制造设备和仪器,围绕数字信息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实现装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和管理数字化的全面换代升级。
抓研发,以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框架,叠加效应显著。丹东市积极引导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行业科技水平。
企业依托高校与研究机构人才资源,提升竞争力。省服装协会户外服装研发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皆依托辽东学院落地运营;去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我市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行业产品检测中心;位于辽东学院校区内的丹东运动户外纺织服装公共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此平台通过自动化的电脑程序操作,便可检测出面料强度及完成静电、甲醛检验;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的高精度智能激光粒度仪项目,是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子项目;丹东华日理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研发电子回旋加速器;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研发多模式X射线层析成像分析仪,均达国内领先水平。
高校依托企业市场资源,培育人才,提升科研水平。辽东学院为储备应用型服装人才,促进产学研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一直在校企合作上探索更紧密、高效的方式,包括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参与毕业生答辩,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行业人才培养方案、纲要的修改与完善,将企业的技术标准纳入课程教学纲要中,高效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今年,学院新设置了专业教学模块,供学生有针对性地系统学习。同时,辽东学院与我市多家纺织服装企业联合成立针织服装、运动户外服装、民族服饰、高级定制四个服装种类工作室,以此促进学生摆脱“学院派”的传统思维,更快走向市场。
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使我市企业科研水平获得极大提升。曙光汽车纯电动驱动车桥跃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黄海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部件结构、工艺性及整车匹配技术同样国内领先;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研发纺织化学专项科研课题9项,申报发明专利1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我市共拥有曙光集团、恒星化工集团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2个,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开展76个科技项目攻关,其中包括26个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22个对外合作项目,当年申报及授权专利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