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发布会实录
4月12日上午,丹东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副局长国桂娟对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进行了发布和解读,各业务科室科长和业务骨干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是本次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经济工作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市经济整体趋稳,民生状况有新的改善。
今天,市政府新闻办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重点介绍我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情况,对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解读,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统计局局长马文艳及领导班子成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有关部门统计负责人,各县(市)区统计局、调查队领导及市统计局各科室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进行新闻发布的是统计局副局长国桂娟,回答记者提问的有工业统计科科长刘勇、综合统计和核算科科长李国、贸易统计科科长张洪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科丛峰。
首先,我们有请国桂娟局长介绍一下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
【国桂娟】: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又和大家见面,按照惯例,《2017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公报中的笔笔数据实事求是地记录了全市人民拼搏奋进的累累硕果,张张图表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所取得的发展成效。这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公报的丰富内涵,我以《经济发展呈现新变化 民生事业实现新改善》为题,从六个方面,就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方面,经济发展态势呈现新变化
(一)经济发展起稳向好
《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市实现了经济增长、就业扩大、物价稳定等多重目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韧性和包容性有所增强。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93亿元,经济总量居全省第9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虽然增长不到3%,但2.8%的增速是在2016年下降2.2%的基础上实现的增长,提升了5个百分点,实属来之不易。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6%;第二产业下降0.6%;第三产业增长4.6%。支撑经济起稳向好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要素保障和基础保障稳中有进。
从经济增长的要素保障看,先行指标继续保持增长。
一是工业用电量持续增长。2017年全市工业用电量6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2%。居全省第9位,连续23个月实现增长。扣除蒲石河因素影响,比上年增长11.2 %,居全省第4位。
二是金融行业稳健增长。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增加值增速排在全市三次产业各行业之首。占GDP的比重为9.6%,占服务业比重为18.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28.9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9.8%,增速比上年末提升21.8个百分点。从贷款流向看,61%流向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40.2%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6%。全市融资总量超过350亿元,比上年增长53%。
三是交通运输邮电业平稳运行。201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7.3%,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从货运量看,全年除民航以外,公路、铁路、水运货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10.7%和2%;从客运量看,铁路丹东站实现小幅上涨;从邮电业务看,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1.7亿元。移动电话用户225.8万户,增长1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0.2万户,增长7.9%。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8.14万辆,增长12.1%。
从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看,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
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均保持增长态势,大米、草莓、燕红桃等特色农产品走上品牌发展之路,“东港大黄蚬”列入第一批中国/欧盟互认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9万公顷,增长7.7%。随着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实,以及市场导向作用等因素的共同推动,农业生产实现丰产又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09.3万吨,比上年增产5.9万吨,继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后,连续四年跨越100万吨的台阶。全年肉类总产量20.9万吨,增长3.5%。水产品产量65万吨,与上年持平。
二是工业生产形势向好。2017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增长2.3%。在此影响下,全年336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增速居全省第7位。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分别增长18.3%和17.6%,增长较快;分行业类型看,全市涉及的34个行业大类中,共有20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将近60%;分产品产量看,服装、汽车、金属切削机床生产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3.1%、15.1%和1.5倍。
三是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4亿元,比上年增长5.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分经营地看,城镇增长5.8%;乡村增长4.3%。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下降2.4%;限额以下增长7.5%。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增长3.7%;餐饮收入增长5.8%。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比上年增长12.9%,“全域旅游”战略全面实施,也助推了我市消费市场的发展,消费的主导作用继续增强。
四是房地产销售形势乐观。2017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实现销售面积231.9万平方米,增长10.4%。实现销售额110.7亿元,增长12.6%。
(二)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全年城镇实名登记失业人员198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比上年回落0.25个百分点。低于4.5%的省控目标。通过举办专场及常规招聘会、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强化普惠制培训等措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315人。
(三)物价水平低位运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保持在1时代,比上年上涨1.5%,增速位居全省第12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呈“七涨一降”态势。分类别看,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比上年上涨8.9%;唯一下降的类别为食品烟酒类,下降1.5%。
第二方面,可持续发展显现新亮点
《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我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17.1:30.6:52.3调整为16.6:30.5:52.9,呈现一产比重回落,二产基本稳定,三产比重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增速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8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次于沈阳市和鞍山市,居全省第三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3.7 %,拉动经济增长 2.4 个百分点,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日益增强。
(二)工业行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2017年全市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2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显现出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优势和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优势,行业总量占比由上年的6.6%提升至7.2%,行业总量居第五位,提升1位。
(三)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年末户籍总人口235.2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下降1.1%,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10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5%,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常住人口23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99%, 比上年提升0.11个百分点,人口分布呈现向城镇聚集的趋势。
第三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
《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针对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全市上下千方百计振兴实体经济,实现了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一)“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显著成效。从去产能情况看,42家9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关闭退出,化解煤炭产能185万吨,率先完成化解任务;从去库存情况看,规上工业企业存货比上年下降4%,房地产去库存231.9万平方米;从去杠杆的情况来看,积极推动市场化兼并重组,实施市场化债转股试点,部分经济类型的企业杠杆率有所降低,其中规上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9.5%和62.6%,比上年分别降低0.3和0.9个百分点。从降成本的角度来讲,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减免土地使用税1320万元;新增7户直接交易用电企业,节约电费成本16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3元,和上年基本持平。从补短板情况看,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推进,围绕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软硬基础设施和脱贫攻坚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进度。
(二)需求侧与民生相关的财政支出继续增加。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8.2亿元,增长5.4%。其中用于民生相关的支出达1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1.7%。数据显示在民生支出中,用于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等与民生方面相关的支出分别增长43.1%、13.1%和24.6%。
(三)质量和效益实现新提高
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2.7亿元,增长6.2%,比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50亿元,增长0.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8.8%。
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改善。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利税总额33.1亿元,增长10.4%,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7%;完成出口交货值49.1亿元,增长0.3%。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据住户调查统计,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44元,比上年增长7%,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9元,增长7.6%。城乡收入增速分别快于全省0.6个和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收入比由上年的1.98:1降至1.93:1 。
第四方面:开发开放工作有了新推进
2017年我市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积极参与跨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打造丹东特色开发开放的载体和平台。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54亿美元,全年新办三资企业15家,外商出资额1.9亿美元,年末三资企业实有625家。全年引进内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46.7亿元。
虽然受地缘因素影响,对朝贸易增速下降,但是我市的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在全省仍保持相对稳定。对外依存度为29.2%,比上年提升7.7个百分点,仍居全省第三位。
第五个方面,民生事业发展实现新改善
2017年在全面推进和提高就业、居民收入等工作的基础上,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全市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更好保障。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7.9万人,增长4.9%。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亿元,增长1%。其中,城镇下降9.7%,农村增长22.6%,保障金发放更多倾斜于农村;全年发放灾民救济补助款824万元,救济灾民3.2万人次;完成13983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116个,比上年增加4个;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92个,增加4个。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改革纵深推进,农民参合率为99%。
(二)教育文化体育水平全面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91所,比上年增加14所;共有在校学生26.9万人,拥有教职工2.8万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启动实施中职质量提升计划,组建和发展职教集团,全市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快发展。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8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6个,文化站90个。广播电台自办节目5套,电视台自办节目7套,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8.7%。
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3次,举办县以上各项单项比赛85项次。举办市级群众健身活动51项。在乡镇和社区新安放健身路径80套。
(三)金融保险服务领域力度加大。2017有34家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融资担保机构29家;证券营业部15家。其中,新增证券营业部2家。年末全市保险主体机构共有46个,比上年增加5个。全社会保险承保额比上年增长20%。
(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不断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07个,比上年增加39个。共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和城市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五)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地区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940辆;营运线路142条(含支线); 全年供水总量增长3.7%;煤气供气管道长度增长0.4%,天然气供气总量增长21.9%。
第六方面,美丽丹东建设迈出新步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全市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攻坚战,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是能源消费结构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2%,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 83.1% ,比上年回落 2.6 个百分点。
二是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9天,比上年增加10天。PM2.5浓度年均值每立方米35微克,比上年改善16.7%;PM10浓度年均值每立方米62微克,比上年改善12.7%。
总结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戮力同心,砥砺奋进,经受住了半岛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形势起伏不定、养老金支付困难、重点企业经营风险等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可以说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济发展成果不断惠及民生,成绩来之不易。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前景光明,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担当的工作作风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上上来,结合丹东工作实际,科学精细促振兴,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丹东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好,谢谢国局长的精彩介绍。
刚才,国桂娟局长围绕2017年全市综合经济、能源、环境保护、城乡建设、民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方位盘点,有助于大家深入理解、把握和运用《2017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具体指标。另外,《2017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将于近日在丹东日报上全文刊发。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有问题的记者朋友请举手示意,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媒体。
【丹东电视台记者】:丹东电视台记者。在去年的发布会上,您提到了要在2017年修订GDP历史数据,请问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综合统计和核算科科长李国】: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17年,我们按照省统计局的修订方法,对我市2000年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第一轮修订,已上报到省局,目前还未反馈。主要是因为常规年度核算GDP,由于无法取得大部分行业详实的财务数据,采用相关价值量的增速进行推算,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待到经济普查年份,有了完备的财务数据,再对以往年度数据进行修订。恰逢2018年,也就是今年,即将开展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普查时点为12月31日,等数据出来之后,再对第一轮修订的数据进行核实、验证,届时予以公布。在此期间,有使用GDP数据的,仍然使用以往年度已经发布的数据。
【丹东日报记者】:我是丹东日报记者。通过公报数据了解到,2017年我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速比2016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实现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业统计科科长刘勇】: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形势实现了由下降转为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增速较2016年提升了13.5个百分点,确实呈现出了大幅度的提升。从原因来看,通过数据分析我认为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效用持续释放的结果;二是我市工业经济努力转型的结果。先看第一个方面,根据历史数据,2015年工业增加值首度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9.3%。2016年下降8.4%。当时主要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间,我市工业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原材料工业”受到较大影响。大家都了解,期间国内实行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宏观措施调控下,国内市场需求明显好转,我市的传统工业产业显著受益。原材料工业品市场价格明显回升,比如,2017年底有色金属矿价格上涨32.3%,黑色金属上涨28.7%,有色金属上涨1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总体增长2.3%,并实现连续14个月保持上涨。在需求指引下,2017年我市的原材料工业结构比例明显提高,累计实现增加值23.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6.1%,占比较2016年增加了5.9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22.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6.6%,拉动增加值增速3.4个百分点,成为2017年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原材料工业作为我市的传统产业,在市场需求回暖、产品价格回升的利好下,生产形势能够迅速发展,展现了我市原材料工业的雄厚基础。
再看第二方面,我市工业经济努力转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经济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多方面制定产业政策,大力引导、扶持产业发展,我市的装备制造业行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实现增加值32.3亿元,占全市比重最大,占比为35.3%,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38.4%,向上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体现了我市技术含量较高企业的优势。
【丹东日报记者】从资料上看,2017年丹东市消费品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4亿元,同比增长5.6%,位居全省第二位,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市社零额增速靠前?
【贸易统计科科长张洪博】: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从客观因素看,全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回落。我市2016年社零额增长7.2%,在全省居第4位;2017年的社零额增长5.6%,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在全省的位次却提升了2位,居全省第2位,说明全省其他兄弟市的消费品市场表现一般。
从主观因素看,有5个利好因素促使我市社零额增速较快:
一是2017年我市大中型商贸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4%,虽然仍在下降通道,但是高于上年增速6.9个百分点。
二是零售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2017年零售业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7%,增长6.3%,高于总的零售额增速0.7个百分点,这是零售额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是餐饮行业形势回暖。受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市的餐饮企业尤其是大型的餐饮企业的经营形势持续低迷,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的中小型餐饮企业经营形势却呈现向好趋势,2017年我市餐饮业零售额增长4.8%,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国调队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6%,增速不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增速在全省的位次靠前,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2位,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我市收入增速和消费增速的位次也较为匹配。
五是城镇零售额增长明显。我市城镇零售额占全市零售额比重的86%,2017年城镇零售额增长5.8%,增速快于乡村1.5个百分点,有力的推动了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城镇消费已成为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受以上主客观因素影响,从而使我市的消费品市场发展在全省的位置较为突显。
【丹东电视台记者】我是丹东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的降幅有所收窄,但在全省的增速排名靠后,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科科员丛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提问。受当前国内国际环境以及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影响,2017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延续负增长态势,但降幅有所收窄。从项目数量看虽然与去年同期持平,但投资体量较小,但投资结构得到一定改善,部分薄弱领域得到加强,还是存在一些亮点的。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相对稳定。全年完成投资65.3亿元,占投资比重为27.1%,投资比重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二是高科技产业出现大幅增长。完成投资2.22亿元,同比增长80.1%。高科技产业完成投资虽然占全部投资比重较小,但从近几年投资运行态势看,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都呈稳步增长态势,说明我市高科技产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带动我市高科技产业投资高增长主要是医疗器械制造及仪器仪表行业,这两个行业占高科技产业投资90%。
三是补短板方面,受益于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的影响,畜牧业投资增长态势良好,完成投资3.1亿,增长31.2%。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倍。
【主持人】:好,没有问题的话,回答记者提问就进行到这里。《2017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国桂娟局长,感谢各位媒体,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