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万里取证记
赶赴12个省份,19个城市;
走访61名证人,冻结523份银行存单,追缴款物上千万;
制作75份近千页笔录,形成26本案卷,追加1个新涉嫌罪名……
历时两个多月的艰苦调查,3月28日,辽宁省丹东市纪委监委正式办结一起检察院移交的在办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并正式移送起诉。
案随人走,监委成立专案组
2017年12月28日,44名检察人员转隶到丹东市纪委监委,潘继东被安排到第十纪检监察室任主任。此前,他手中负责一起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
按照“老事老办法、新事新办法”原则,检察院移交监委的未办结案件及已开展初查工作的线索,原则上交由原承办人,按照相关规则和程序继续办理。
“作为政治机关,我们要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讲大局、求实效的角度出发,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与检察机关无缝对接,将该案彻查到底。”丹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宇新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主动协调检察机关,共同做好该案后续查办工作。
2018年1月10日,丹东市监委揭牌当天,市纪委监委向市检察院发出了《关于成立谭某受贿案专案组的建议》的函。1月16日,市纪委监委从9个纪检监察室抽调15名原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转隶人员,连同检察院3人成立专案组,踏上了继续查办案件的征程。
虽然办案力量增加到之前的三倍,但现实困难仍然不少:移送前,检察机关已查实了谭某涉嫌受贿700多万元,尚有其供述的18笔涉案款项有待核实。至转隶后重新成立专案组时,该案的侦查期限仅剩20余天。
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接下来的工作如何开展,成为摆在专案组面前的一个难题。“案随人走,不能因为转隶而搁置问题,必须马上进入状态,争分夺秒完成调查。”潘继东表示。
屡克难题,拿下定案铁证
由于发案时间久远,谭某供述的行贿人,大多数只有姓名和原企业名称,有的甚至只记得姓。专案组通过户籍系统筛选出了100多个相关的重名人员后,赶赴安徽、上海、北京等省市,行程万余公里,踏上寻找行贿人的取证之路。
但天气却开了个不小的玩笑,2月的南方突遇罕见降温降雪,交通严重受阻。
“很多企业都建在郊区和乡村,交通停运了,但取证不能停。我们就在大雪天拿着手机跟着导航走,有时候一天要走上四万多步。”转隶干部董丽军回忆。
“当时已临近春节,二十天的时间基本上就是落地就谈,谈完就走。我们在石家庄取证那天,唯一的休息时间就是中午吃拉面的时候。”转隶干部于福刚也感慨万分。
虽然困难重重,但专案组的同志硬是在春节前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这18笔涉案款项的调查取证工作。然而还没来得及庆祝,他们就发现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
调查期间,专案组发现了谭某隐匿的523张存单,总金额超千万元。“发现这一情况后,我们认为谭某除涉嫌受贿犯罪,还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重新计算期限后,我们立即制定了下一步调查方案,先将存款逐一冻结,再查找谭某12名亲属将这523笔存款逐一核实,并从金融机构调取大量书证。”办案人员表示。
丹东市纪委监委决定增派力量,额外再抽调4名同志加入专案组。没过正月十五,专案组又出发了。
3个城市、24家银行、79个网点,办案人员迅速冻结了涉案款项,并查找到523份十年前的原始存款凭证调取笔迹。与此同时,办案人员通过对谭某亲属的取证,成功固定了证据。在正式移送司法之前,谭某已被开除党籍。
临时党支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办案不是只有繁琐的取证调查,学习、交流、讨论、鼓劲,一个个重要的时刻让专案组人员终生难忘。
“支部书记通知大家下午一点半到会议室开会。”3月13日,正在调查取证的十几名专案组成员突然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从深圳往这赶的证人下午就到了,怎么突然开会,难道案情有什么变化?”大家纷纷揣测起来。
“今天,监察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现在趁着谈话对象还没到的间隙,咱们抓紧时间学习讨论一下。”临时党支部书记潘继东说。
这是专案组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开展的第12次支部会议,从支委选举到学习宪法修正案,从研讨案件进展到困难时的鼓劲打气,临时党支部成了专案组的坚强战斗堡垒。
“出差在连话都听不太懂的城市,找不到证人时心里又急又躁,多亏了党支部及时的打气鼓劲和关心支持,才让我稳住心、沉住气,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取证任务。”于福刚笑着说。
虽然大家来自市纪委监委9个纪检监察室,但临时党支部的主心骨作用让大家拧成一股绳,互相鼓劲打气,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时刻。
“出差前,书记一再强调要在办案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注专案组成员的思想和身体状况,要让临时党支部成为办案人员的坚强后盾。”潘继东认为,正是这种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个党员在艰难的环境中都迸发出激情和活力。
案件查办接近尾声,党支部召开了一次总结会,这一刻,大家都显得很留恋,纷纷坦露心声。
“正是市纪委监委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才能让这个案件取得这么好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可以说这是按照‘老事老办法’查办的一个成功案例。”潘继东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