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html5
  • html5 slider example
  • slider in html5
  • html 5 slider
  • html5 slider template

关于丹东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2/16 10:18:00 来源:丹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东北新一轮振兴和加快沿边开发开放机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缓中趋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

  (一)农业经济平稳发展。粮食播种面积247万亩,预计产量突破100万吨,实现“六连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8万亩,粮经作物比例进一步优化。肉蛋奶总产量39.1万吨,下降28.3%;水产品产量65万吨,增长4%。6个国家和省级出口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强。界河防洪护岸、大洋河重点段河道整治等重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80项。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5%。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一县一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42个贫困村、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二)工业经济降中趋稳。预计全市34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8亿元,下降1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2.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连续9个月实现正增长。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丹东实施方案》。思凯电子公司入选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曙光集团和东方测控公司被评为省重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企业,思凯电子、华日理学、奥龙射线等3户企业被评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研制新产品679项,其中35项被列入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丹东)满族医药及健康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丹东被冠名为“中国满药之都”。东港市获 “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称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汽车及零部件、满族医药及健康、防护纺织制品、仪器仪表等重点产业集群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化解煤炭、生铁产能42万吨和30万吨。

  (三)服务业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亿元,增长5%。开展“繁华安东、锦绣江城”等主题促销活动,多措并举促消费保增长。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建设各类电商平台40余个,交易额增长233%。积极落实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港口物流业发展持续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预计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5.6%,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人数分别增长13.8%和4.7%。与东北东部四城市达成共同打造鸭绿江流域黄金旅游线路联盟协议,打造“丹大(北黄海)旅游新干线”。开通赴新义州登岸游。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凤凰山、獐岛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北黄海温泉度假村、宗裕金汤水世界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投入运营。采取出台优惠政策、召开房交会、赴外促销等去库存措施,商品房销售面积21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明显。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亿元,下降52%。全市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96个,比去年减少68个。省政府重点调度156个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一批新开工项目进展较快。华能丹东光伏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凤城联诚公司高纯氢氧化镁项目开始设备安装,凤上线铁路旅游专线开工建设,元宝区朗勤金汤商业综合体主体封顶,振安区欣泰西棚户区改造进行主体施工,合作区摩利特智能电气设备项目开始设备安装,大孤山经济区 “渔光互补”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完工,高新区满族医药产业基地、大孤山约翰森汽车配件研发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一批续建项目进展顺利或陆续竣工投产。凤城王老吉夏桑菊饮料项目安装设备,振兴区德丰时代建材广场竣工营运,合作区中科黄金珠宝首饰加工项目试生产,大东港疏港高速完成路基施工。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沈丹铁路电气化改造初设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庄河至丹东天然气管道工程完成核准。宽甸至本溪高速公路列入国家振兴东北三年滚动建设计划。

  (五)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各级财税部门克服制造业、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税收增长滞缓,减税降费政策性减收效应明显,特别是“营改增”税收分享比例调整,直接减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多元等不利因素,努力加强征管,税收增幅实现稳步回升,从9月起由负转正。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5亿元,增长3.1%。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70亿元,增长11.9%;贷款余额1121亿元,增长8%。41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0亿元,34家小贷公司发放贷款20亿元。仁达食品、达荣科技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设立了总规模5亿元的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增金融机构4家,其中,创投基金1家。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145家。

  (六)开发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国门湾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投入运营。丹东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招投标已完成。丹东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国门云购、网贸国际、浪淘网等4个跨境电商平台上线运营,累计带动出口1亿多美元。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帮扶企业出口,外贸出口总额预计24亿美元,下降9.7%。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丹东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的意见》。丹东港港口泊位数量达48个,与通化联手建设的内陆港通关运营。货物吞吐量预计完成1.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92万标箱,分别增长5.1%和4.9%。进口木材贸易加工园海关监管区投入使用,油脂加工一二期和稻谷加工项目实现投产。沿江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五个重点园区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86个,投资额351.2亿元。黄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基尼龙56一期、大型单双梁及门式起重机、国威冷藏物流等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的项目竣工或投产运营。高新区有望纳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大孤山经济区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辽宁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重新修改论证后上报省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东北新一轮振兴及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等利好政策,制定任务分解方案和三年滚动计划等落实文件。

  (七)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省政府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56221吨、5767吨、35255吨和21180吨,完成年度总量减排任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全市营造林约18万亩,闭坑矿植被恢复工作全部完成。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新建项目全部实行总量确认。全年处理污水5678万吨,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完成116台10吨以下燃煤锅炉、1.63万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任务。新增城市热电集中供热联网面积750万平方米。取缔14户“十小”污染水环境企业,清理整顿697个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率84.7%,PM2.5浓度均值为42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均值为72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8.9%和8%。“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硬化村内道路800余公里,新增路灯6000余盏。

  (八)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加大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力度,共取消、下放、调整审批事项708项。清理规范12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施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制。率先在全省开展“五证合一”试点工作。成立市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分类实施18家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太平湾电厂和水电六局等驻丹央企“三供一业”分离工作。成立市属企业集团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城建集团组建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交通集团完成工商注册,水务集团完成母公司注册登记,旅游集团正在筹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不动产登记工作全面铺开。

  (九)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全地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90.9万人和104.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调整到420元,已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5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372元提高到3780元。丹东新区中科院幼儿园开园、实验小学新区分校及幼儿园开工建设。丹东四幼、金汤、六纬路、经山小学新建或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认定76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面实施中职质量提升计划。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扎实推进。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加快推进。站前广场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四号干线爱民街至宝山大街贯通工程开工建设,黄海大街、兴五路等30条道路拓宽及管网改造工程完工。新增停车位1300余个。开工建设保障房9826套。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印发了《丹东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建立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制度。预计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为0.732人和0.031人。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84元,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0元,增长7%。

  二、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未完成年度计划的主要原因

  2016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未能完成年度计划。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下降5%,低于计划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2%,低于计划5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低于计划3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下降9.7%,低于计划15.8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低于计划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

  (一)从外部因素看。一是全球经济增速仍呈下滑趋势,发达经济体明显减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二是受进一步做实经济指标等因素影响,全省及各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出现较大回落。三是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等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二)从我市自身情况看。一是受规模企业户数大幅减少、部分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降等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较大,带动地区生产总值下降。二是受房地产库存较大、基础设施大项目陆续建成等因素影响,全市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重大项目开工严重不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三是受居民收入偏低、批零及住餐业限额以上企业户数持续减少、网络购物分流等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低于计划目标。四是受半岛形势影响,我市在域外项目引进、企业产品出口及业务结算等方面受到较大制约。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东北振兴发展的攻坚之年。全市要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部署,紧紧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中央、省支持我市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实施“以港兴市、生态立市、创新驱动、开放兴边、全域旅游、优化提升”六大战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外贸出口总额占全省份额不低于5.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为实现上述主要预期目标,必须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稳定农业生产。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以上,产量85万吨以上。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推进优质稻米、小浆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加快10个重点乡镇蔬菜基地建设。支持发展健康生态养殖,肉蛋奶产量40万吨,增长2.1%;水产品总产量65.6万吨,增长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保障能力。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动东港、凤城、宽甸、振安区四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新增投资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积极发展创汇农业,继续抓好东港草莓、凤城小浆果、宽甸淡水鱼等6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升级改造,加快丹东粮食流通产业园区和东港孤山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渔业、体验式农场等农业新型业态。

  三是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超百亿产业集群。扶持双增食品、耘垦牧业、禾丰成三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一县一业”和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县域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发展贴近居民生活的消费性和公益性服务业,提高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挥东港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带动作用,加快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力抓好前阳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孤山镇国家特色小镇建设。

  (二)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保障煤、电、油、水、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解决政策、资金、人才等实际困难。出台2017年度《丹东市推广应用本地工业产品目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出台“小巨人”企业发展实施意见。 鼓励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协同合作关系,加强融资服务,促进更多中小微企业上规模,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启动《中国制造2025丹东实施方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围绕仪器仪表、电子信息、消费品、旅游商品等重点领域,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思凯电子工业4.0智能表具自动化生产基地、东方测控4G无线专网等项目建设。提升胶囊机械、计量仪表、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等产品智能化水平。推动满族医药、户外运动服装、农副食品加工、手表、工艺美术等特色消费品产业发展。

  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专利技术转化与应用。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组织实施50项重大科技攻关、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筛选引进50项国内高等院校优秀科研成果。加快中科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建设。推进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设,重点发展合作区国家级孵化中心、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丹东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轻化院丹东市科苑创客空间,建设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促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消费扩大和升级

  一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化发展。引导港口物流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东北地区新的物流出海通道。整合物流资源,推进德丰物流仓储、中国供销辽东农特产品(电商)物流园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开发综合性物流信息平台,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电商示范龙头企业,支持京东(丹东)特产馆落户丹东新区,加快丹东新区等电商示范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动大型零售批发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构建电商服务体系。设立及引进金融机构2家,力争实现融资210亿元。引进会展承办机构,培育更多水平高、影响力大的专业会展品牌。

  二是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品质化发展。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绿色、教育文化、健康养老家政等消费增长点加快形成,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提升。继续开展主题促销活动,加快培育安东老街、高丽街和万达金街等一批特色街区,推动“夜经济”创新发展。以建设丹东全域旅游为统领,加快鸭绿江精品旅游带项目建设,积极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丹东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丹东跨境赴朝旅游服务中心。支持凤凰山、天桥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抓好大梨树、青山沟、大鹿岛、獐岛等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办好多种形式的房交会,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商品房销售面积不低于231万平方米。

  (四)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开发开放步伐

  一是深入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加快建设丹东港大型专业化泊位和综合附属配套设施,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船舶修造和维修、大豆深加工、木材加工等临港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北粮南运”重要集散地,进一步增强港口开放引领作用。积极对接吉林省向东向南发展战略,加快东北东部城市区域合作步伐,促进港口、物流、旅游等产业发展。继续推进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临港产业的承载能力,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钟表珠宝、防护纺织制品等重点产业集群,促进丹东新区等沿海区域重点园区成为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积极推进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力争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辽宁自贸试验区、中韩自贸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引导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全力推进丹东综合保税区创建工作,打造区域性对外开放新平台。加大中朝国门湾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力度,推进互市贸易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三是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全面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包扶力度,扶持引导重点出口大户扩大出口。加强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增强出口牵动力。落实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帮助企业开拓东欧、中东、非洲等海外新兴市场。支持企业与军贸企业对接,推动曙光集团、金丸集团军贸对接项目尽快实施。发展海外仓储等新贸易业态,扶持东港新鹏集团、辽宁华隆电力等企业开展海外仓储业务。发挥出境加工政策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出境加工业务规模。

  (五)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持续增加有效投资。积极做好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工作,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计划,重点抓好100个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包扶重大项目责任制,加强督查调度和考核评比,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为项目建设创造优良条件。

  二是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推进东港辽旭汽车自动化检具、凤城化工集团硼氨联产、宽甸黄椅山旅游综合开发、振兴区天悦城综合体开发、元宝区思凯电子扩建、振安区金山热电固体电蓄热、合作区华源燃气、大孤山至丹东天然气管道、高新区葵花集团(丹东)生物科技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确保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大东港疏港高速公路实施路面摊铺。凤城王老吉夏桑菊饮料项目竣工投产。宽甸朝鲜族风情旅游度假村竣工营运。振兴区汉高口岸物流完成土建工程。元宝区金汤商业综合体交付使用。振安区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完成内部装修。合作区辽宁摩利特智能型电气成套设备项目实现投产。大孤山约翰森汽车配件研发制造中心完成厂房建设。高新区满族医药产业基地实现投产。

  四是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加快沿边开发开放等机遇,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深入发掘、包装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带动能力大的项目。加快推进宽甸至本溪高速公路、沈丹铁路电气化改造、丹通快速铁路、丹阿线等交通末端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爱河抽水蓄能电站、新老城区快速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五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快落实投资便利化政策,创造良好招商环境。依靠现有企业,突出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支持新型“小巨人”企业吸引外来技术、资金,实现做大做强。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企业。突出县(市)区主体招商责任,发挥工业园区主力军作用,采取目标责任制、包保责任制等措施,全力做好签约项目落地工作。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职权,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放管结合,对取消、下放和调整的审批事项进行后续监管,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加快网上并联审批服务平台建设,推行投资项目联合审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多证合一”改革、个体工商户 “两证合一”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市信用体系建设考核评估机制和问责机制,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营商环境。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移。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继续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中介。

  二是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市属四大企业集团组建,加快驻丹央企“三供一业”主辅分离。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企转型。实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和组建企业集团涉及到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PPP工作机制,推动水利、环境保护、重大市政工程等领域相对成熟的PPP项目加快实施。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积极化解企业债务,防范金融风险。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市级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监管中心和县级流转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全市13个国有林场全面改革。进一步深化价格、文化、医药卫生等各项改革。

  (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一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淘汰燃煤供暖锅炉41台。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4.7%。加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全地区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87.5%,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土壤监测网络建设,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加强对矿山、森林、海洋等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危废、危化品监管。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有效运营。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完成全市生态红线划定。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生态村镇”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深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潜力。全力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推进金山热电1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赛马水泥脱硝和五兴化纤脱硝除尘工程。完成80家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逐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加强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工业废物和危险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八)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抓好主旋律文艺精品创作,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丹东市城市记忆保护工程名录》。筹建甲午海战遗址博物馆。完成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统筹推进社区(乡镇)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建设,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二是加强卫生计生工作。推进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丹东新区医院、凤城骨科医院等社会资本办医项目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重视精神疾病防治。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覆盖。抓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工作。推进居民健康卡发放和应用。推行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三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新建丹东七中和育鹏学校。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比例达到80%以上。丹东市素质教育基地投入使用。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动足球进校园。修订完善中考改革工作细则。加强校园综合安全管理。

  四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和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加快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类责任,依法依规开展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质量管理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维护消费权益和消费安全。整合优化政府服务热线,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双拥”工作。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边境管控力度,深入推进平安丹东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大力发展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全力做好人才、保密、档案、信访、物价、外事、侨务等工作。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一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强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建设,实施精准扶贫。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重点项目,严格落实定点帮扶机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实现42个贫困村、1.5万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创客空间、孵化基地等载体作用,让大学生成为创业创新的主体。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军转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全年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是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落实工作,及时发布企业人工成本、市场价位和工资指导线等信息。落实城乡低保标准科学增长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努力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四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失业险、工伤险、生育险制度,按照国家规定适时提高保障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医养结合”养老福利机构建设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4642套,农村危房改造3807户。

  五是积极推进一批民生实事。完成20个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35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提高物业行业管理水平。高标准实施城区立体绿化和亮化工程。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扩大公交线网覆盖面。改造大修十纬路、仁忠街、临江后街等街路,打通花园东路和桃源东路。加快实施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四号干线贯通、LED路灯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城市停车位1000个。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居民生活便捷化。

  各位代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实现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丹东新一轮振兴而努力奋斗!